Thursday, February 7, 2013

今被寻回——耶稣召门徒之马太篇


新约以四部福音书开篇,这四福音书又以马太福音打头。传统的观点认为,马太福音是最先写成的,所以排在前面。新手上路,往往也是从马太福音开始。从内容上看,马太福音以耶稣的讲道为主线, 一方面从犹太人的角度,见证耶稣就是他们等待的救世主,另一方面向犹太人和外邦人勾画出天国的异象。在马太福音里,耶稣的敦敦教诲比比皆是,一些章节耳熟能详,比如登山宝训中的论八福,堪称天国宪章。

相对于大名鼎鼎的马太福音,马太这个人,我们却知之甚少。新约里只一段讲马太蒙召,用我们古人的话说是春秋笔法,大音希声。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,“耶稣从那里往前走,看见一个人,名叫马太,坐在税关那里,就对他说:‘来跟从我!’他就起来跟从了耶稣。”(太  9)故事到这里就打住了,我们只知道马太的职业是税吏,是在上班时间蒙召的,他刚才还好好的坐在税关上,一站起来就甩手不干了——还有这种人!

随后,马太在家里为耶稣大摆筵席,狐朋狗友齐聚,好不热闹。一些个犹太社会的上层人物实在看不下去了,来质问耶稣的门徒,“你们的老师为什么跟税吏和罪人一起吃饭呢?” 感谢这一句质问,让耶稣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每一个人,他来的目的“不是要召义人,而是要召罪人,使得悔改”。

税吏、罪人、悔改——这就是马太版的蒙召。

税吏如此罪大恶极,这得从罗马税制说起。当时的以色列是罗马帝国的属地,苛捐杂税不少。罗马执政者图省事,把总税额按地区包干,连同征税权一并发包给各辖区税吏长,税吏长再雇用一帮税吏作基层代表,坐地收费,这些税吏们一般都是本地犹太人,正所谓以犹制犹。既然是包干,名堂就多了。复杂的税法一般人很快就晕了,多收少收全看税吏掌握,又有罗马强权作保障,没人敢乱来。何况,税吏们的政治思想并不过硬,中饱私囊在所难免。犹太同胞们都把这样的人看成卖国贼。

如果只是交罗马官税倒也罢了,对一个犹太人来说,还要按摩西律法把一部分所得分别为圣呈献给耶和华,名目也不少,比如有“各种燔祭和其它的祭物、十一所得、特别的贡品、还愿的祭物、自由奉献、和头胎的牲畜。”(申 126)这里面,十一所得则是专门给利未人的。原来,这以色列共有十二个支派,其中一支是利未的后裔,是耶和华分别出来事奉他自个儿的,负责管理会幕或圣所,办理耶和华的事务。他们不劳动、不打仗、也不分配任何产业。为此,耶和华反复叮嘱,要其他十一支派从各项所得中拿出十分之一归给利未人(民 188-30)。这还是以色列人进迦南地时候的事了,到耶稣那会又过了一千多年,这些宗法制度有多少保存下来,还不是很清楚。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,宗教活动还是犹太社会的主题,向神交纳的那一部分不会太少。新约里可找到一些侧面的印证。比如耶稣有次讲道提到税吏和法利赛人的祷告,说明交纳十一所得还在实行(见路18)。另一个故事是从鱼口中得银纳殿税(见太 1724-27),表明还有其它名目的税费。

一面是以色列的神耶和华,一面是罗马的皇帝凯撒,两边都不敢得罪。这是当时犹太人的困境,也才有了耶稣的名言“凯撒的当归给凯撒,神的应当归给神”。既然对耶和华要敬畏,对凯撒要顺服,那么所有不满就指向税吏了,况且,他们本来也不是什么好东西。就这样,税吏总是与罪人、娼妓或外教人并提,被认为是耶和华所离弃的人。他们虽然身为犹太人,又有着令人妒忌的钱财,却为 同胞所不齿。马太就是这样一个税吏。更糟糕的是,他还是一个利未人,原名就叫利未。本来是分别出来伺奉耶和华的,现在呢却在为凯撒服务;本来应该呆在圣殿里,现在呢却坐在税关上;本来要靠同胞门的十一所得生活,现在呢却向同胞们收官税,中饱私囊。 一方面饱读经书,通晓先知和律法,另一方面又深陷罪中,事与愿违。

我一直好奇,马太在税关蒙召之前,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心路历程呢?他是怎样一步步地认识主耶稣的呢?我们不防回到马太福音,看看马太蒙召前都发生了些什么事。原来,耶稣刚治好了一个瘫子。当是时,耶稣在一个屋里讲道,里外都挤满了人。这个瘫子进不去,急了,给人从房顶上连床带人缒下去,徐徐落在耶稣面前!耶稣看见这信心,就对瘫子说,“孩子,放心!你的罪赦了。”你看,这瘫子明摆着要治病,耶稣却因着他的信心先赦了他的罪!有几个经学家不以为然,耶稣看出他们所想的,就说,“你们为什么心存着恶念呢?说‘你的罪赦了’,或说‘起来行走’,哪一样容易呢? 然而为了要使你们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,(他就对瘫子说)起来,拿起你的床,回家去吧。”这人就真起来回家了——从房顶上吊下来,从大门口走出去。耶稣让大家看到他行神迹的目的,是要显明他有赦罪的权柄。这一件事成了马太蒙召的一个热身。随后,当耶稣径直走向坐在税关上的马太,说“来跟从我”时,马太来了个同样的举动——起来行走,没有也不需要神迹,因为马太已经相信,这一刻自己的罪得赦了。

如果我们再往前翻,会看到马太福音里独有的登山宝训,地点大概就在马太的税关附近。登山宝训以八福开篇,整整占了三章,一个个的教诲从耶稣口中娓娓道来,从世俗的牵挂到天国的启示,从律法的成全到恩典的降临。细细读下来,感觉每句话都是讲给马太听的,是给马太准备的福音营、退修会,是马太蒙召的预备,也是马太归主的见证。

马太福音里还有几个细节,让我们看到一个谦卑悔改的马太。比较三本福音书,马可和路加记载这事时,用的是马太的希伯来名字利未,有一种说法是,他们可能是避讳使徒马太曾是税吏这一事,因此换个不常用的名。而马太要人看到他是一个蒙恩的罪人,不仅用自己的常用名,还在记录耶稣十二使徒时,固执地称自己为“税吏马太”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十二使徒的顺序里,马太和多马排在第四组。马可和路加都记为“马太和多马”,而马太则记为“多马和税吏马太”,把自己挪到后面了。还有一件事是,在记载马太设宴时,马可和路加都提到了是在利未家吃请,而马太只是说“耶稣在屋里吃饭”,把自己的名字隐去了。

马太这个名字在希伯来语里的意思是“神的恩惠”。曾为罪人,今蒙恩惠;曾经失丧,今被寻回。罪人如马太都能蒙恩得救,何况你我呢!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